
寶寶還不懂得”惡”,😈
就已經知道”餓”。🤱
常有媽咪們對寶寶體重斤斤計較,
因為那是當媽的”成就感”象徵。
關注孩子的生長曲線,
成了媽媽們最在乎的事情。
所以寶寶與餓的距離,
成為媽媽心情好壞球的主審裁判。




有效的含乳往往是一個有協調性的週期 :
吸吮、吞嚥、呼吸的運動關聯是1:1:1,
當餵養不協調時,呼吸總是被吞嚥中斷,
而早產兒常因呼吸狀態,而影響了吸吮的狀態

每個寶寶的狀況不同,必須同時觀察寶寶精神活力以及食慾的狀況。
新生兒出生後10~12小時開始排出黑綠色的粘稠大便,稱為胎便。
是由胎兒期腸道內分泌物、膽汁、吞咽的羊水,
以及胎毛、胎脂、脫落的上皮細胞等在腸道內混合形成。

觀察嬰兒尿尿情形:
正常的尿尿顏色呈淡黃色、略透明且無雜質,
當顏色加深通常是種警訊

胃容積多大就裝多少大小便的量
不同階段需求也會不盡相同

嬰幼兒第一次排便通常在出生24小時之內發生。
如果出生24~48小時後仍未解便,
則需考慮腸道病理狀況,如:「先天性巨腸症」的存在。

新生兒生理性脫水是必經過程,
寶寶出生後,因剛脫離羊水,處於水腫的狀態,
需要將體內多餘的水分排出,而造成體重逐漸減輕。

事前預防:
增加哺乳知識面
(早期肌膚接觸、親子同室、辨識寶寶想吃奶的表徵)
事後補救:
保持良好的心情,才能啟動排乳反射,
不掉進數字的迷思、依寶寶需求餵奶。


